第三百九十三章 长城以内-《康乾盛世,我吃定了!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  是不是很意外?

      古代也并非都是印象中,考上进士就外放做官。

      大名鼎鼎的曾剃头,就是三甲同进士,通过朝考才考上的庶吉士。

      而明清的庶吉士散馆出来,一般都会去往翰林院、詹事府做官养望,这也是明清文官登阁拜相的捷径,因此也有“非翰林不入内阁”的惯例。

      只不过,如今朱怡炅废除翰林院、詹事府,并且以后也不大可能恢复。

      所以这些考上来的庶吉士,基本也就是起点拔高了,外放的时候能比其他进士稍微好些,想留在中枢熬资历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  庶吉士朝考结束,吏部那边也按照级别,差不多安排好了新科进士们的去路。

      大多都是去填江西、两湖地方的窟窿,还有部分则被调去了两广和北方为官。

      “这个叫朴政的朝鲜留学生倒是有些意思,居然想考我大明科举,还想今后都能留在大明……呵呵。”朱怡炅看着奏章,有些好笑。

      皇帝觉得好笑,其他人可不能同样觉得好笑。

      今天还是新科状元、榜眼、探花三人作为秘书官,来皇帝身边当值的第一天。

      高登举说:“属国之民,自然仰慕我大明天朝。”

      刘统勋也说:“此为陛下天威震于殊荣,属国番邦自然想归附大明。”

      陈弘谋比较直白:“此人背主求荣,陛下可用却不可重用!”

      朱怡炅笑笑,没有多言,只是将奏章放在一旁,也没批复。

      三人都已猜出皇帝心思,这个留学的朝鲜士子多半能够如愿。

      朱怡炅拿起其它奏章继续批阅,除鸿胪寺呈递那位朝鲜留学生的奏请外,剩下的奏章没再说什么大事。

      大多都是朝廷时政,还有地方报事奏,汇报雨水粮价等。

      让官员时常报奏粮价、盐价、雨水情况,都是朝廷中枢和皇帝掌控地方,监控地方动乱的最好手段。

    
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