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对袁绍算计公孙瓒感到愤怒,也对公孙瓒轻易上当感到惋惜。 郑平出声问道:“元皓先生可曾去常山国?” 张逸点头:“元皓公向孙相献策,欲让常山国依附大司马,避免袁绍举兵常山国。我临行之前,元皓公跟赵中尉已经前往涿郡了。” 郑平微微一捋,对幽冀局势已经有了清晰的了解。 “公孙将军南下邺城,必然是受到了袁绍的蛊惑。”郑平斟酌用词道:“如今袁绍诈取了冀州,又让公孙将军背负了污名,公孙将军是不会善罢甘休的。” “幽冀战事将起,使君还得趁早决断。” 刘备一凛:“伯圭兄吃了这么大的亏,肯定不会忍这口恶气的。他有步骑两万,随时都可能会进攻冀州。” “这次是袁绍理亏,我得助伯圭兄讨这口恶气。” 郑平见刘备来了豪侠气,摇头劝谏道:“使君,青州不可偏袒公孙将军。” 刘备眉头一蹙:“这是为何?不偏袒伯圭兄,难道偏袒袁绍吗?” 郑平轻摇羽扇,凝声道:“使君可曾想过,公孙将军为何会进攻邺城?” 刘备不假思索:“自然是受袁绍蛊惑。” 郑平微微敛容:“既然是受袁绍蛊惑,那袁绍也得拿出公孙将军想要的好处才能蛊惑得了啊。” 刘备欲言又止,眼神顿时变得复杂。 公孙瓒想要什么好处? 自然是邺城了! 虽然公孙瓒被袁绍算计了,但那也是因为公孙瓒有贪邺城的心思才会被算计。 “可即便如此,我总不能坐视不理。”刘备感到一阵纠结。 郑平轻笑:“自然不能坐视不理,使君得去劝和。” “劝和?”刘备眼神先是一喜、随即一黯,然后摇头道:“不可!我深知伯圭兄的个性,若我去劝和,他反而会以为我忘恩负义、不顾往日旧情。” 郑平明眸睿智:“劝和是需要平衡利益的。利益不够,公孙将军自然会怨恨使君;可利益够了,公孙将军只会认为使君仗义相助。” 刘备顿时喜道:“显谋,还请详说。” 郑平凝声道:“袁绍自知算计了公孙将军理亏,所以定然会先去大司马处状告公孙将军无故攻伐邺城之罪,希望大司马能约束部下。” “大司马本就跟公孙将军有嫌隙,如今见公孙将军假借讨董之名攻伐邺城,必然会震怒。” “然而,大司马即便问罪,公孙将军也不会理会的。” “倘若使君不介入,最可能的是公孙将军南下进攻冀州、大司马引兵断其归路,腹背受敌的公孙将军就会调头攻打大司马。” “如此一来,袁绍祸水东引成功,而大司马跟公孙将军就会正式决裂。” 刘备忿忿不平:“袁绍祸乱冀州还不够,还要祸乱幽州,简直可恨!” 郑平眼神微凛:“天子西迁,关东诸雄争权夺利,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。” “如今的青州,尚不真正具备威慑群雄的力量,只能以权谋之术尽可能的平衡各方利益。” 刘备无奈长叹:“显谋准备如何行计?” 郑平看向张逸:“常山国虽然有意结盟青州,但青州却不能直接跟常山国结盟。” 张逸心头一紧:“贤侄,这是为何?若不能结盟青州,如何能震慑袁绍?” 郑平轻笑:“袁绍想祸水东引,让大司马跟公孙将军的矛盾剧增,青州又距离常山国太远;倘若袁绍真要举兵常山国,不论是青州还是大司马都难以策应的。” “既然如此,何不让常山国依附公孙将军?” “如此,公孙将军得了利,而袁绍也不敢再轻易进攻常山国,大司马跟公孙将军的矛盾也不用激化,公孙将军亦会感激使君。” “同样,幽冀两州暂时也不用出现战事,皆大欢喜。” 张逸凝声道:“可公孙瓒得了常山国,想要进攻魏郡就很容易了,一旦有了冲突,岂不是让常山国陷入战祸?” 郑平眼神一凛:“姑丈,公孙瓒跟袁绍的矛盾,只能暂时调和,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的!” “使君虽然有定天下之乱的大志,但青州目前需要时间来蓄势。” “乱世之中,想要保境安民本就不易,若不能放眼于天下大势,即便能多苟延残喘一阵,最终也只会被这乱世洪流埋葬。” “有公孙将军驻兵常山国,至少秋收之前不会再有战祸波及。” “青州能替常山国争取的时间,也仅限于此了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