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殿下也不必如此说,”顾七轻叹口气,缓了缓压抑的心绪:“不去走一走,又怎知选择的路,是对是错呢?” 元哲勉强扯起嘴角,不再说话。 顾七知道,他又想起了孙浩和周素萍。自己又何尝不是呢? 咧嘴苦笑后,端起粥碗活着眼泪吞入肚中。 屋内灯火通明,却再没了二人交谈声,火苗在寂静中迎风抖动。 “唉。”实在难纾郁结,元哲站起身来,冲顾七道:“陪本王出去走走罢。” 顾七点了点头,二人起身出了刺史府,沿着巷子一路向前。 “今日这一场负荆请罪的戏,精彩绝伦啊。” 并排走着,却因矮他太多,每每听到声音,都是从头顶传来的。顾七不禁笑了起来:“殿下看出来了。” “你那肺腑之言,说得本王都动容。想来也不全是做戏。” 顾七看着小巷中的青砖,边走边说:“我同薛大人同来荼州治水,虽意见相左,却也不得不承认,薛大人在治水上,很有见解。如今我们已经到了裉节上,若不解决矛盾,只会耽误了治水。” “其二呢?” 这元哲,似是每次都能将自己看得透透的! 顾七笑着摇了摇头:“其二,臣不过是个小小的翰林学士,若劝谏,未免人微言轻。薛大人则不同,他的话,在陛下那边多少是有分量的。” “其三。” 顾七仰起头,柔水月光洒在元哲脸上,映得眸子发亮。 她微微入迷,不自觉答道:“其三,便与殿下有关了。” 元哲住了脚,微微垂头:“同本王有关?” 顾七眉尾向上轻扫,嘴角勾出一丝晦暗不明的笑:“您在荼州护着臣,不惜为臣的案子一审再审,在外人看来,臣早就跟您成了一派。若此次奏折由臣来撰写,陛下定会心有顾虑,不会轻易允准的。” “呵,”元哲抬手敲了敲顾七的头:“裴启桓,本王庆幸,没有与你为敌。” 顾七转过身子,正经行礼:“臣这点子小心思,您早就看穿了,又何必讥讽臣呢?” 元哲伸手将顾七扶起,拉着顾七继续走动起来:“本王曾在咱们奔赴青州时,让赵德勋带了一句话去国都。” “什么话?” “让你做荼州刺史。” 顾七略微皱眉,不解其意。 半晌,她忽然笑了起来:“多谢殿下!” 元哲剑眉微挑,戏谑道:“本王要毁了你的前程,将你箍在荼州,你还谢本王?” “正因如此,才要谢。” 元哲此举,无疑让元承熙认为,他在挑拨君臣关系。可越是这样,元承熙便越会信任自己。此次回来,没有听赵德勋提及此事,说明元承熙否了这建议。于自己来讲,反而安全了许多。 二人心照不宣,未再挑明。 顾七仰头望着天上的月亮,早已从先前弯弓缓缓变圆,明亮的光不似太阳耀眼,亦不会掩住周遭灿星,只默默将前路照亮,不畏旁人非议或欣赏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