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22章 洪承畴之死-《崇祯十五年》
第(2/3)页
洪承畴忍不住痛哭出来,老泪纵横。
随即,心一横,牙一咬,脚下一蹬,蹬翻了站立的石块……
远处。
萨克萨哈正在默默看着,当确定洪承畴上吊之后,久无声息,已经是死去之后,他默默的走了过来,仰头望了一眼洪承畴那一张已经伸出舌头,翻了鱼眼,痛苦扭曲的死人脸,然后转身退回,急急来到山坡上,向多尔衮报道:“主子,洪承畴去了……”
多尔衮听见了,但却没有回应。
洪承畴自缢,怕是最好的选择了。
“埋了吧……”
很久很久,多尔衮吐出三个字。
……
席子一卷,一杯黄土,几块乱石,没有墓碑,只有丛生的杂草为伴,就这样,在明末清初的卷起大风云的洪承畴,永远的留在了黑龙江畔的荒山野岭之中。
……
原本,吴三桂并不想接纳建虏的投降,他想着搜出建虏主营所在,一举歼灭,一了百了,但建虏主营藏的极其隐蔽,一时搜不出,而张煌言认为,建虏残余已经不到千人,但使将福临多尔衮两个首脑押到京师,其他人就掀不起大浪,且蒙古玉玺对大明十分重要,不宜冒险。
最终,张煌言决定接受建虏的投降,但却拒绝将建虏残余重新安置回赫图那拉,只答应将建虏残余安置在辽东境内,且只是现在跟随多尔衮福临的,那一些已经散落的建虏部众,不在这个范围内。
“此已经是我大明最大的容忍了,也是本官能争取的极限,勿要抱持幻想,一误再误!”
张煌言告诉索尼。
……
“王爷,张煌言是一个正人君子,一诺千金,他的话,奴才以为可以信。”
索尼回禀多尔衮。
多尔衮默然了半晌,木然道:“不是什么王爷了,以后就叫我多尔衮。”
……
眼见不能动摇,而随着明军搜索范围的扩大,己方的老营随时都可能被发现,到时,怕就没有谈判的机会了,最后,多尔衮不得不放弃了这一项的坚持。
如此,双方算是达成了协议。
建虏残余全部投降,大明保证福临多尔衮布木布泰的人身安全,现在仍然跟在他们身边的残余,统一安置在辽东某处。
……
“军机,事情重大,不如先通报经略大人。”签约之前,吴三桂有些忐忑。
“相隔两千里,时间来不及的,既然建虏愿意降,我们没有不受的道理,这个主,我做了,如果朝廷怪罪,我一力承担!”张煌言道。
“军机哪里话?吴某岂是怕事之人?吴某和军机一起联名!”吴三桂本来想说这一句,和张煌言共进退,但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,只向张煌言深深抱拳。
……
这一夜,无数人失眠,隐隐的,听见苏醒过来的福临在帐中大哭:“我不降,我不降!”
……
翌日。
按照约定,多尔衮代替福临,率领建虏残余,来到明军大营前跪拜投降,并奉上“大清玉玺”和蒙古玉玺。
张煌言接了,仔细检查蒙古玉玺,随后清点建虏残余,编造成册,见建虏真的是千人不到,他才算是放了心。
但对皓首白发的多尔衮,他依然警惕,他知道,多尔衮依然是这些剩余建虏的主心骨。
听到洪承畴前些天刚刚病死,坟茔就在后山,张煌言有些惋惜----没有将这个贰臣捉拿归案,实在是可惜。
随后,张煌言再次急报辽东经略高斗枢,然后押着多尔衮布木布泰和不吃不喝、试图绝食的福临,连同建虏残余,从黑龙江流域回转,返回大明。
……
京师。
乾清宫。
看完高斗枢送来的急报,隆武帝朱慈烺脸上露出了兴奋的微笑。
多尔衮投降了,而且交出了蒙古玉玺!
----在这之前,朱慈烺一直以为,蒙古玉玺已经被梁以璋摔碎,已经不存在了,今日想不到竟然有这个意外之喜。
多尔衮果然是枭雄,当日送给札萨克图汗的蒙古玉玺,居然是假的。
就像索尼对吴三桂张煌言所说的那样,现阶段来说,蒙古玉玺确实是一件无价之宝,甚至是胜过建虏残余的投降。
有了蒙古玉玺,大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统御蒙古各部,同时也更容易收服蒙古各部的心,对大明长久通知蒙古,十分的有益。
大明朝,太需要这一枚蒙古玉玺了。
“张煌言,敢于任事,做的好!”
第(2/3)页